湖南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紀實
4月20日,天空飄著毛毛細雨。早晨6:00,駐扎在常德市武陵區柳葉湖管理區卸甲洲村的“三調”一線工作人員羅斌,穿好雨衣準備外出野外核查。
省三調辦督導通道縣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
顧不上雨水天氣,羅斌和工作組其他成員像往常一樣,背上測繪儀器,拿著圖紙,和當地居民一起走過平原,翻過山坡、丘陵,用腳丈量每一寸土地。每走到一處,便拿出圖紙和當地居民討論地形情況,逐塊進行確認,遇到存疑的地塊,用外業地籍測繪平板拍照舉證。邊看邊問邊拍邊記,五官四肢齊上陣,不敢有半點疏忽。
下午七點,一天的野外核查工作結束。回到住所后,他們匆忙吃完晚飯后又坐在了電腦旁邊開始將外業成果上圖,直到凌晨。由于工作任務重,時間緊,趕進度是首要。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已是他們的常態。羅斌笑稱,等三調工作結束了,第一個事情就是回家好好睡一覺。
湖南的地形復雜多樣,天氣陰晴不定。盡管客觀因素帶來諸多不便,但湖南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卻一直在穩步推進,目前全省已有26個市縣完成全野外核查,5個縣建成了數據庫,2個縣的調查成果已提交到全國三調辦。
首次引入監理機制 終身責任制保障成果質量
國土是生產之要、生存之基、生態之源、自然之基。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平穩發展的重要基礎。
湖南“三調”工作最大的亮點便是引入了監理機制,實行終身責任追究制度。
質量是國土調查的生命線,為了保證調查數據、圖件、實地三者一致,確保“三調”與第二次國土調查及其他自然資源專業調查的有機銜接,湖南首次引入監理制度,全程跟蹤監督項目進展和成果質量,對“三調”成果質量、工作進度等進行監督、指導、審核。
今年3月,湖南省第三次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湖南省第三次國土調查監理工作指導意見》,明確建立監理責任追究制度,如調查成果出現質量問題,將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終身追究監理單位責任。
湖南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處處長陳建軍介紹,湖南各市州將聘請第三方監理技術隊伍,采用內業核查、外業核查相結合模式,對轄區內縣市區三調,以及市州級數據庫建設、成果匯總分析等工作進行監理。同時,嚴格執行分階段檢查制度,加強對三調各工作階段的過程進行監管。
“成果質量既是工作要求,更是紀律要求,一定要把真實狀況調查出來,反映出來,絕不能故意隱瞞問題。”湖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謝文表示,三調中如發現弄虛作假、篡改數據的行為,將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嚴厲查處,嚴肅追責。
四市縣先行探索 為全省三調引路
2017年4月,瀏陽、澧縣、芷江、桂陽被確定為湖南三調四個先行試點市縣。為讓全省三調工作積累經驗,少走彎路,四個市縣邊調查、邊總結、邊研究,探索出了一套“湖南經驗”。
瀏陽市三調辦編制了《瀏陽市第三次國土調查實施方案》,制定三調路線圖、任務表,實行掛圖作戰,責任倒逼。記者了解到,瀏陽市實行自然資源系統全員參與,全面發動鄉鎮黨委政府、村組干部及基層群眾投入野外核查工作。突出鄉鎮國土資源所的野外核查主體作用,技術單位提供專業服務,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內外業一體專業調查設備配合開展野外核查和舉證等工作。
芷江縣自然資源局局長姚小烽介紹,2018年7月,芷江縣召開動員大會,全面啟動三調工作,從縣直單位開到鄉村。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為三調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芷江縣以試點為契機和突破口,以點帶面,積累經驗,整鄉推整縣。
桂陽縣國土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縣充分發揮基層國土資源所工作人員、村支兩委負責人的作用,他們全流程參與底圖制作、野外核查、成果自檢等相關工作。為引導基層群眾主動參與三調工作,該縣還專項安排村民誤工補貼,讓全員參與三調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
澧縣三調工作最大特點就是宣傳工作做的很到位,除了公益廣告外,該縣還舉辦專業講座進行宣講。每到一個核查地方,三調工作人員便將遙感影像截圖發給相應的鄉鎮、村干部,讓他們充分了解所在地方的圖斑情況,動員他們全力配合三調工作。
四個先行市縣立足湖南實際,構建“五級聯動、縣為主體、部門協作、全員參與”的組織模式;實行“內外業結合、全野外核查”的調查模式;建立“持證上崗、全面監理、分級分階段核查”的質量控制體系,為推動全省“三調”工作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充分利用1:2000數據 力保三調數據真實準確
開展第三次國土調查,全面查清最新全國土地利用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對調查成果實行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滿足國土資源管理精準化需求等具有重要意義。
2014—2017年,湖南投資7.9億元,在國內率先完成覆蓋全省21.18萬平方公里,數據總量達400多TB的1:2000基礎數據建設工作,包括1:2000遙感正射影像圖、數字線劃圖和數字高程模型,具有精度高、范圍廣、地類豐富、時效性強等特點。
湖南省充分整合利用1:2000基礎數據,結合國家下發的正射影像及不一致圖斑,統一開展國土調查工作,在內業圖斑邊界勾繪和地類判定、野外調查核實、成果數據建庫等多個關鍵環節,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成果精度。
湖南省投資8000多萬元,組織11家技術單位近2000名技術人員,分縣制作了國土調查初始庫,科學劃定圖斑邊界、預判地類屬性、提取外業圖斑。市縣在省級下發的初始庫基礎上,結合相關管理數據,以建制鎮(社區)為單元制作野外核查工作底圖,逐村逐地塊開展全野外核查,建設最終國土調查數據庫。
省級通過組織建設初始庫,統一了技術標準,節省了經費時間,實現了明顯的綜合效益。市縣級以初始庫為基礎、結合相關管理數據開展逐圖斑全野外核查,切實肩負起了對三調成果質量的主體責任。
“三調成果是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發展目標的依據,必須首先堅持要實事求是查清現狀、不能事前有任何框框的基本原則,確保調查成果的真實性。”湖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謝文指出,必須全面執行國家確定的三調工作分類,依法核實每一塊土地的地類和每一種資源的類型,徹底杜絕“一地多類,數出多門”的問題;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標準開展調查,實事求是認定地類,嚴格執行分級分階段檢查制度。
更多相關
地理國情普查-周密組織 精心實施
地理國情普查開展以來,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有力領導和得力指導下,地理國情監測實施領導小組及其相關機構周密組織,精心實施,為普查順利、扎實開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強化領導 認真組織...
測繪地理信息奮進新時代 慶祝改革開放40年
40年風雨兼程,40年滄海巨變。回首來路,初心不忘;展望未來,奮楫爭先。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召開之際,4篇通訊,展示各地各單位40年來披荊斬棘、開拓奮進的發展歷程,呈現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改革創...
際上導航GS-130G手持三維激光掃描儀深度解析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業的今天,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正逐漸成為空間數據采集的重要工具。作為這一領域的創新產品,際上導航GS-130G手持三維激光掃描儀以其卓越的性...
康乾時期的輿地測繪:中國的"地理大發現"
2018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故宮的《絲綢之路山水地圖》首次向公眾展示,引來各方熱議,也引起學界對中國古代輿地測繪、疆域、交通歷史的關注。本文詳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地理測繪背景及實況,意在表明...
當RTK參加世界杯,哪種陣容能“hold住”全場?
2022卡塔爾世界杯已經打響,這可能是“絕代雙驕梅羅”的最后一舞,甚至是一眾巨星的“諸神黃昏”,而隨著阿根廷爆冷遭沙特逆轉、日本2比1逆轉德國,熱血球迷已將氛...
以工匠精神筑夢精彩人生
和煦的春風捎來喜訊——在4月2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召開的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勞動和技能競賽推進大會上,徐州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測繪工程三部副主任呂建國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呂建國...
為什么RTK會比手持GPS測量精度高這么多?
RTK(Real-TimeKinematic)技術相較于傳統的手持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測量,精度確實更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實時差分:RTK是通過接收...
徠卡LS10數字水準儀技術特點解析
徠卡LS10數字水準儀是徠卡測量系統推出的一款高精度電子水準儀,廣泛應用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地質監測、鐵路與公路勘測等領域。它結合了先進的光學系統、數字化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