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 AR 視覺影像RTK,效率超越想象
U3 AR 視覺影像RTK,效率超越想象
// AR加持、效率倍增”
U3 AR 視覺RTK,AR影像加持,實景AR放樣,所見即所測。
“手簿+主機”雙AR影像可以滿足放樣全流程作業中的智能引導工作:中視距使用手簿AR攝像頭,快捷引導;短視距采用主機高感光攝像頭,精準指示。
視距長短可自行設置。
多傳感器融合 IMU/GNSS/影像多傳感器融合,使姿態、位置、影像能夠精準同步。
微光鍍膜鏡頭 采用微光級影像器件,在傍晚和清晨仍可輕松作業,550nm鍍膜鏡頭,有效降低紫外線干擾。
3D姿態引導 自研AR輔助放樣做法,支持3D姿態引導,放樣效率更高。
// 無感慣導,又快又從容”
板載IMU慣導模組,無需專門初始化,設備即開即用。
無感校準 快速初始化作業,無需專門校準。
400Hz傳感器 高數率傳感器原始數據輸出,精準無需等待。
3D姿態引導 自研AR輔助放樣做法,支持3D姿態引導,放樣效率更高。
// 信號強悍,數據精準”
U3 AR 采用天琴Ⅱ代芯片,支持全星座全頻點GNSS信號接收。
密林、高樓、高壓線路等遮擋、強干擾環境下,依然信號穩定,數據精準。
// 數據+人員,多重安全保障”
數據安全采用數據庫對測量數據進行管理,可恢復誤刪丟失數據。另外測量數據RTK主機和手簿雙重備份,數據安全有保障!
人員安全 新版軟件創新添加了軌跡返航功能,作業過程中,軌跡數據全程記錄,如遇到迷路、無網絡等極端情況,U3 AR 無需網絡也可實現軌跡返航。
聲明: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文章轉載,轉自原創UFO測繪微信公眾號文章,出于傳遞信息及學習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立場,本網站不對其真實性負責。
更多相關
徠卡RTC360三維激光掃描儀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地籍圖測繪是不動產調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常規的地籍測量由于工作繁瑣,需要招聘大量的技術人員,采用手持測距儀、全站儀、RTK等作業方式進行。普遍存在時間緊重、任務重、人員不足、數據獲取困難的問題。 ...
一文讀懂我國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
建設現代測繪基準提升服務保障能力 ——李維森就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與應用答記者問 《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明確提出了我國基礎測繪發展的主要任務——加...
徠卡LS15助力東南亞首條高速鐵路
徠卡LS15助力東南亞首條高速鐵路雅萬高鐵,東南亞的首條高速鐵路,項目全長142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是中國高鐵全系統、全要素、全生產鏈走出國門的“第一單”,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標志性工程。...
中國地質調查局率先完成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升級轉換
12月28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京舉辦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轉換工作座談培訓會。會議透露,地質調查領域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升級轉換工作已完成,2018年新開設的地質調查項目將全部采用2000國家大...
中海達單北斗RTK全新上市
中海達V300單北斗版海星達vRTK2單北斗版近年來,隨著北斗系統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國家發改委辦公廳連續發布文件,明確北斗系統在重點領域的應用任務,并提出到2025年底物聯網裝備全面更換為單北斗設...
基于BIM的AR(增強現實)放樣測量技術應用在建設項目中的重要意義
BIM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縮寫,通常將其翻譯為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種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技術,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五大特點。...
測繪戰士在青海,山下的測繪尖兵
“我們從未畏懼過各種困難,因為我們是用腳步和心丈量地球的行者,每張地圖都是我們智慧和毅力的結晶。”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阿尼瑪卿雪山腳下,常年駐扎在此的青海省第一測繪院基礎測繪工作者鄭耀輝說。 ...
龔健雅院士:標準化是中國測繪走向世界的必經之路
武漢大學龔健雅院士多年來致力于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他牽頭編制的國際標準《地理信息影像與格網數據的內容模型及編碼規則第一部分:內容模型》,作為中國主導編制的首個地理信息國際標準已正式發布。日...